学员情况
琛琛不到一岁的时候,妈妈就发现他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向琛琛伸手过去,他不会像其他小孩子一样把手伸过来,抱琛琛的时候,他总是用脚用力的蹬妈妈,仿佛不喜欢妈妈抱一样。
到2岁多以后,别的小朋友都开始说话了,可琛琛还是不开口说话,并且躲避与妈妈的眼光交流,也不喜欢与任何人发生肢体碰触。每天只是玩自己的积木,一玩就是一天,喜欢自言自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妈妈很是着急。
快4岁的时候,妈妈把琛琛送到了幼儿园,但琛琛在幼儿园也只是自己玩,不和其他小朋友接触,有小朋友过来找他玩,他也不理人家,甚至还发生过肢体冲突。
妈妈带琛琛到当地的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阿斯伯格,建议药物和肢体训练相配合进行治疗。妈妈也知道,药物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迫于无奈,也给孩子吃了一年的药物,但效果不明显。

阿斯伯格综合症学员成功案例:琛琛
学员前期测评
经过我们的专业测评后,发现孩子既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又有阿斯伯格的问题。孩子的智商不低于常人,但大脑相关区域的紧张波达到了9-10,说明孩子的大脑过度兴奋、活跃。
训练方案
训练前期,我们首先降低孩子的紧张波,随着训练的深入,我们再逐步降低孩子的分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训练效果
初始CNS学习能力报告分数
综合注意力:29分;
语言注意力:44分;
视觉注意力:48分;
处理速度:34分;
信息处理能力:28分;
脑速度:57分;
认知灵活度:43分;
复杂注意力:31分。
培训后CNS学习能力报告分数
综合注意力:75分;
语言注意力:82分;
视觉注意力:76分;
处理速度:69分;
信息处理能力:70分;
脑速度:99分;
认知灵活度:81分;
复杂注意力:69分。
通过一年时间的训练,琛琛开始知道关心妈妈了,当妈妈面色凝重的时候,他会关心的问:妈妈,你怎么了?对于妈妈平时问他的问题,也能比较流畅的回答了,比如妈妈问他是不是饿了,或者是不是太热。琛琛都能快速、准确的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尤其是较近,琛琛能够正常和同学交流了,和小朋友能够玩在一起,当其他小朋友传球给他的时候,他可以接球并把球传递出去,和小朋友玩闹的时候,可以比较好的掌握力度。
竞思时间
90次
频率
每周2-3次
满意度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加入竞思注意力培养交流群
聂方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然而,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康复训练。以下是一些帮助改善自闭症儿童症状的方法: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ABA):ABA基于科学原理,通过建立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不适应行为,并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 2、言语和语言治疗: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包括使用图像和助听器等辅助工具,以及通过语言模型和社交技巧的训练来提高交流能力。 除了以上两个方法之外,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来帮助改善孩子的症状,例如与伙伴合作玩游戏、目光接触训练、呼名应答训练、亲子身体接触和社会交往训练等。虽然自闭症无法完全根治,但早期干预和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
老师:聂方区域:重庆518阅读
李冬梅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孩子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虽然每个孩子的经历都不同,但根据研究和临床观察,目前总结出以下一些关于自闭症患者成年后的情况: 1、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一些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可以与人正常交往,但在社交过程中,旁人或是患者自身,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些异样。这些患者通常需要一定的支持,但可以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取得成功。 2、基本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另一部分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基本能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仍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这可能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 3、有保护或帮助的简单工作:一些患者可以在有照看的前提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但需要明确的保护或帮助。这可能涉及到就业培训、适应性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 4、居家生活自理,但没有外出工作能力:部分自闭症患者可以在家中自理,但没有外出工作的能力。他们需要看护,外出活动也需要有人陪伴。 ...
老师:李冬梅区域:上海364阅读
达美志
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出现多种不自主的运动和声音抽动。这些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可能包括眨眼、咧嘴、耸肩、摆动手臂等,而不自主的声音抽动可能包括喉咙清嗓、咳嗽、吸气等¹、抽动症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但也可以在成年时期发生。抽动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从轻微的不自主动作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都有可能。 1、抽动症能自愈吗? 抽动症有自愈的倾向,但自愈率极低,只有约5%左右的患者会自然缓解。 对于症状较轻微的患者,抽动可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后自行减退或消失。但仍需注意,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再次复发。 对于症状已经持续超过1年以上,出现多个部位的抽动且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很难自愈,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加以控制。 2、抽动症长大会好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部分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减少抽动的情况,也会找一些技巧来避免抽动的问题。 然而,大部分孩子的抽动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研究表明,抽动障碍的症状可以随着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到成年期时半数患者可完全缓解,30-50%症状减轻,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无影响,但仍有5%-10%的患者症状迁延不愈。 3、共患病也要重视 抽动症患者常伴有各种共患病,如多动症、强迫障碍、学习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等。这些共患病对儿童的损害往往比抽动症本身严重得多。 评估和发现抽动症的共患病同样重要,不仅要看到表面上的抽动症症状,还要关注深层被隐藏起来的心理抽动症以及并发症。 因此抽动症不是会自愈的疾病,而及早干预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老师:达美志区域:上海520阅读
蔡丽全
抽多动症并不是由于父母凶多了所造成的。实际上,临床上并没有“抽多动症”这个疾病名称。不过,你可能指的是抽动秽语综合征(也称为抽动症)或多动症。这两者都是神经发育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无直接关联。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1、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症):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运动(抽动)和出现不适当或冒犯性的言语(秽语)。其发病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和脑部结构异常。 2、多动症: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症状的严重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通常不是直接导致多动症的原因,但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加剧症状。 家长应该耐心陪伴孩子,避免对其发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综合检查评估和规范的医学治疗对于处理这些疾病非常重要。 ...
老师:蔡丽全区域:重庆248阅读
李冬梅
自闭症是一种因脑部功能异常导致身心发展障碍的疾病,学名又叫孤独症。通常来说自闭症儿童大多都是因为先天因素导致的,以下是会导致孩子自闭症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变异是自闭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100多个基因。同卵双胞胎中,一个患病,另一个患病几率高达50%-90%。 环境因素:孕期和生产期间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用药、感染病毒、难产等,也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自患病风险。 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治愈自闭症,但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科学的干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融入社会,提高语言、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
老师:李冬梅区域:上海296阅读
宁波家长圈热议:感统训练是不是专注力的“万能钥匙”?
因此,对于因感统失调导致的专注力不集中,针对性的训练(如滑板车、平衡木、秋千等)确实能从根本上改善问题。这就好比要先修好一条平坦的马路(感统通路),汽车(注意力)才能平稳快速地行驶。
编辑:竞思
环境如何“偷走”你的专注力?重构空间的四大法则
当你无法专注时,先别急着自责,很可能你的环境正在与你为敌。现代环境,尤其是数字环境,是被精心设计来捕获我们注意力的。
编辑:竞思
除了找机构,宁波家长如何在家打造“专注力训练营”?
原理在于,专注力与大脑的“执行功能”紧密相关,而这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规则来锻炼。例如,在逛宁波的天一阁时,可以玩“寻找特定形状的窗棂”游戏,这能训练孩子的选择性注意力,忽略其他干扰。
编辑:竞思
宁波注意力培训老师揭秘孩子注意力越差是电子产品吗?
这种“数字注意力耗竭”并非多动症,却表现出相似症状:坐不住、易分心、任务拖延。尤其在3-8岁大脑发育关键期,长时间接触电子屏幕可能影响前额叶皮层发育,削弱自控与注意力调节能力。
编辑:竞思
学校坐不住就是病?警惕“注意力污名化”!
注意力表现受环境极大影响。传统教室的单调节奏、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容易让高敏感或高活跃度孩子显得“坐不住”。
编辑: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