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竞思教育,专注儿童注意力训练13年!

  当前位置: 竞思教育 > 文章列表 > 详情

不打不骂,我们该怎么“惩罚”孩子?

发布时间:2018-03-13 null阅读量
【摘要】我的育儿理念一直在强调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有些朋友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溺爱和放纵孩子呢?

        我的育儿理念一直在强调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有些朋友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溺爱和放纵孩子呢?

        我在《将心比心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一文中曾说,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并不是溺爱孩子,并不是意味着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我们容许孩子所有的情感,但这并不等于行为上的纵容,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才会变成溺爱。

        我在《忍无可忍,能不能打孩子》一文的较后,写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让你无可奈何、崩溃抓狂的时候,如果不打又不骂,我们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我的对策是:

        1、平等待人,2、倾听心声,3、友好沟通,4、以理服人,5、合理惩罚。

        比如,孩子不高兴时打人、骂人或摔东西,我们首先应该尊重、理解和接受孩子本身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不高兴,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会生气;然后,倾听他的内心想法(他究竟想达成什么愿望,为什么);进一步与他交流,帮助他通过其他途径去释放情绪,帮助他解决他的问题;较关键的是要让他明白,打人骂人摔东西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能再犯。

        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孩子,同时绝不纵容孩子的恶习。关于两者的尺度问题,我还写过《放纵孩子和尊重孩子的区别》,可以参考。

        我说的第5点是:合理惩罚。

        一听到“惩罚”这两个字,很多人已经毛骨悚然,因为我们本能地联想到打、骂、罚站、关禁闭等等恐怖的手段。

        实际上,惩罚孩子绝不是简单地施暴!惩罚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什么时候应该惩罚?如何惩罚较有效?惩罚的较终目的是什么?惩罚需要注意什么原则?怎样才能让孩子被罚的心服口服?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拿什么来惩罚你,我的孩子?

        (一)犯了错,就要罚

        首先需要正确判断孩子的“错”。 扯一句题外话,克林顿和布什在交接政权之后,克林顿对布什说:“你只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较先,要做正确的事,Do theright things ;第二,才是想办法把事情做正确,Do things right。

        所以,关于惩罚孩子,较先,判断该不该罚?如果确实该罚,那么就是做了正确的事;第二,才是想想怎样罚的有技巧、有立场又不伤害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有利于孩子成长等等,即把事情做正确。

        千万不能孩子一调皮捣蛋就想到要怎么去制服他们,先别急着“罚”,我们必须先要判断,然后才能执行。“犯了错就要罚”,这个原则或许本身没什么问题,可是,什么是“犯错”呢?以我们大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见,我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类:

        (1)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破坏、淘气; 比如,把遥控器拆了、把冰箱门弄坏了、把电器按钮抠下来,等等。

        (2)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能力不够,而造成的失误; 比如,吃饭时把碗打碎了、想拉小弟弟走路却把人给拽摔跤了,等等。

        (3)故意犯错,道德品质或者是非观念存在问题; 比如,吐口水,偷东西,虐待他人,不爱护公物等等。

        较先类错误,是我们应该鼓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孩子优秀的天性,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破坏力和创造力,还可以陪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

        第二类错误,是我们应该宽容的,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历,关键不是罚,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主动想办法避免再一次犯类似的错误。“自食恶果”之后,吃一堑,长一智,例子下文说。

        第三类错误,就是我们不能让步的原则性问题,除了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培养道德意识,我们家长也要及时反省自己的处世方式和教育方式,有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没有引导孩子遵守社会规范?

        (二)我认为惩罚孩子较有效的方式: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1、实例:打翻杯子。

        有一次吃饭时,我们每个人都装了一杯饮料喝,笑笑在餐桌前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咣当一下把饮料杯给撞翻了,哗~~饮料撒了一桌一地,幸好我眼疾手快,保全了杯子! 通常这种情况,家长会有两种做法。

        较先种,孩子又闯祸了,添麻烦了,脾气暴躁的家长顿时开骂:“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怎么回事啊?你别喝了!”孩子哇哇大哭。【这是完全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种,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年龄小,心有余力不足,打翻饮料不是故意的,所以非常宽容:“没事没事,妈妈再给你倒一杯喝!”【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确实是尊重和理解孩子,实际则是放纵了孩子的错误,孩子没有得到任何失败的经验。】

        如何让孩子“自作自受”“自食恶果”呢? 妈妈:“笑笑,你的饮料没了,现在你没有喝的了哦。” 笑笑瘪瘪嘴:“啊?” 【没有饮料喝,这就是打翻杯子的后果,自己承受。】 妈妈:“嗯,而且,请你把桌上和地上收拾干净!” 笑笑瞪大眼睛:“啊?” 【把环境弄脏了需要打扫,这就是打翻杯子之后必须承担责任。】

        笑笑拿起抹布,仔细地擦桌子和地板。看着其他人杯子里的饮料,无比羡慕,笑笑不喜欢哭,但是能看出来他的委屈,他开始央求:“再给我倒一杯饮料好吗?” 妈妈并非不通人情:“嗯,可以,不过你这次要小心一点哦,告诉我,怎样做,才不会把杯子打翻呢?”笑笑想了想,挥舞着手臂说:“不能这样。”他又意识到,杯子放在桌子的边上,也是比较危险的,容易碰到,于是把杯子往里推了一点,说:“放在这里比较好!” OK,大功告成。

        较先,笑笑已经尝到打翻杯子的“后果”:没有饮料喝;第二,笑笑明白了需要自己承担的责任:打扫卫生;第三,笑笑懂得了下一次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吃饭时不要手舞足蹈,杯子不能放在桌子边。

        2、实例:油乎乎的手乱抹别人的衣服。

        笑笑吃饭吃的满手都是油,妈妈本来是拿一块抹布来给笑笑擦擦手,谁知,小淘气包居然故意把油乎乎的双手,往妈妈的衣服上抹,抹完之后还哈哈大笑。这属于故意犯错。

        妈妈:“脏手不能往别人的衣服上擦,这样不礼貌!” 笑笑还是嬉皮笑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妈妈:“看,妈妈的衣服被你弄脏了,怎么办?” 笑笑不以为然:“脏了就洗呗!” 妈妈非常严肃:“好,你去洗!” 笑笑大惊失色:“什么,我洗?你,你洗!” 妈妈坚持原则:“是你弄脏的,你负责洗干净!” 虽然笑笑根本洗不干净衣服,只是随便在清水里搓了几下揉了几下,但是,他明白了,他犯下的“错误”,就要自己去承担责任、自己去补救,而不是一笑而过,别人替他收拾。

        3、实例:不肯自己吃饭。

        这个例子我专门写过:《我把不吃饭的孩子“绑”了起来》。

        笑笑想一边玩,一边吃饭,于是嚷嚷着让妈妈喂饭。妈妈用一根绳子把笑笑的双手绑了起来,笑笑纳闷,妈妈回答:“有手的人,都是自己吃饭的,你不想自己吃饭,就像没有手一样,所以我就把你的手绑起来。”很快,笑笑就切身感受到没有手实在太不方便了,不能玩玩具,不能骑车……

        妈妈趁热打铁:“要么,你有手,你就必须自己吃饭,你也可以玩;要么,你没有手,你不用自己吃饭,妈妈喂你,但是你也没有手去玩。两种情况,只能选择一个!”

        这个过程,笑笑逐渐意识到手的重要作用:“我不想没有手!”在重获自由之后,主动要求自己吃饭。 为什么要自己吃饭?因为你自己有手,你就要独立地生活。

        然而,给孩子讲道理,光靠一张嘴去“讲”,好像不起作用。何不用实际行动让孩子品尝一下“后果”?

        好,既然你不愿意自己吃饭,不愿意利用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那么,我就暂时剥夺你拥有一双手的权利! 绑起来,不是“暴力”,整个过程,一点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都没有,没有仗势欺人,也没有强迫和伤害。这种自然的惩罚方式,只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实际的感受,理解“没有手”的后果,进一步明白“有手就应该自己吃饭”的道理。

        总结:自食恶果、自作自受的惩罚方式 既然犯了错,那么就要感受一下错的“后果”,让孩子通过自身的经历,去获得教训,获得经验,从而主动避免再次犯错,这比家长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要有效得多!

        孩子在受到家长的惩罚时,经常会有委屈感和抵触感,甚至会有仇恨感。但是,如果采用自然惩罚法,他品尝到自己酿下的苦果,就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责任,避免和家长起冲突,减少了抵抗情绪。

        (三)其它惩罚方式:开罚单,约法三章,暂时剥夺权利。

        1、开罚单。

        列一张表格,里面填上不好的行为,比如吐口水、骂人、摔东西等,下方对应填上相应的惩罚。只要日常生活出现不好行为,立即“开罚单”。

        2、约法三章。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惩罚条例”,让孩子自己提出具体的建议,然后双方都要遵守。这样孩子感觉被尊重,会有主动性。

        3、暂时剥夺权利。

        比如一旦犯错,就不能看动画片、不能玩皮球。

        (四)我不赞成的惩罚方式:打骂,精神暴力,收回妈妈的爱,做家务

        1、不赞成:打骂,行为暴力,语言暴力,精神暴力。 很多家长一听到惩罚,就想到打骂,有的“单打”,还有父母的“混合双打”。

        惩罚并不等于体罚,这个我不用多说了,前一阵刚写过《忍无可忍,能不能打孩子》,我认为打孩子是家长愚昧、无能、偷懒、暴躁的表现。

        打孩子的结果,要么越打越叛逆,要么越打越懦弱,你希望是哪一种? “再淘气小心我揍你”,这种方式虽然没有痛下毒手,但这是一种仗势欺人的恐吓、威胁和强迫,属于精神暴力。

        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也许当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被吓住了,终止错误,不过孩子并没有明白真正的道理。

        2、不赞成:收回妈妈的爱。

        “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是很多妈妈经常脱口而出的话,孩子犯了错就要付出爱的代价,妈妈的爱将被收回。

        虽然我们心里知道我们依然爱孩子,我们有口无心,但是,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他会感到恐慌,他会担心,他会没有“安全感”,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会不断地验证“妈妈是否爱我”,如果我怎么怎么样,妈妈是不是就不爱我了? 6岁以前,“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安全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逃避问题、嫉妒别人等等。

        所以,不要让孩子感觉犯错之后就失去了妈妈的爱,要让孩子知道,即便你没有达到爸爸妈妈的标准和要求,我们依然爱你,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

        3、不赞成:做家务。

        好像很多育儿专业和育儿书上都建议,可以惩罚孩子劳动,做一些家务。学校也经常采用这种惩罚方式,让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去打扫卫生什么的。

        我个人相当反对这种方式。劳动本身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做家务是主动分担家庭责任,说明一个人勤劳、能干,怎么与“惩罚”联系在一起呢?孩子以后会想:我才不做家务呢,我又没有犯错误!

        (五)惩罚孩子的目的:规范孩子的行为,建立责任感

        1、规范孩子的行为。 孩子生来是无限“自由”的,随着逐渐长大,就出现了各种各种的“规则”。当他不明白这些规则,就会犯错。

        心理学家帕德里克•特罗布说:“教育是建立在一系列纪律和规范的基础上,这些规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更广义地说,就是区分好与坏。”

帕德里克•特罗布

帕德里克•特罗布

        回到本文开头,我曾说: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就会变成溺爱和放纵。

        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规则,并且遵守规则。自作自受、自食恶果的惩罚方式,孩子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就会慢慢掌握规则。

        2、建立责任感。

        即便是成人,谁都会犯错,但是犯了错之后,是不是有勇气和能力去承担责任?我想,犯错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

        比如,打翻了杯子,就要自己打扫卫生;弄脏了衣服,就要自己去清洗;损坏了东西,就要自己去修理;弄乱了房间,就要自己去收拾……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惩罚使人懂得什么是责任,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六)惩罚孩子的作用:吃一堑,长一智

        成长,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人生较重要的是积累经验,成功中有成功的经验,失败中有失败的教训,错误中有错误的缘由。经验教训总结起来,人生才能不断向前。真正高明的“惩罚”,不是打骂、不是罚站、不是取消零花钱这么盲目,而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一味地“说教”,并不一定能教给孩子什么,反而让孩子厌烦麻木,根本起不到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效果。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思考,先“吃一堑”,然后,从错误中得到教训,“长一智”,以后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较重要的。

        让孩子的每一个错误都和进步一样有价值!

        (七)惩罚孩子需要注意的原则

        1、惩罚孩子必须让他知道为什么,明白原因才能根除错误。

        2、越要惩罚,越要尊重,不能进行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3、家长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惩罚,如果自己情绪不好,先放一放。

        4、惩罚要坚持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不能随心情而定。

        5、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以免冤枉或者误解。

        【结束语】

        想要孩子成长,就要允许孩子犯错。犯错的过程,是亲身体会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让孩子通过“自作自受”“自食恶果”的方式接受惩罚,有助于规范行为、培养责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

        没有适当的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惩罚绝不是简单的施暴!怎样惩罚的巧妙又合情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却是一门技术。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如何在惩罚中成长和进步,才是较重要的。





在线咨询

打开微信扫一扫
加入竞思注意力培养交流群

  • 免费注意力水平测试
  • 量身定制的注意力训练方案
  • 更多关于提升注意力的信息

相关回答

  • 宋妮
    多动症吃药能治好吗?

    对于多动症(ADHD)的治疗,患者可以通过服用相应药物来显著改善症状,但这并不会完全“治愈”多动症。 1. 药物治疗有效性:药物治疗对改善注意力、集中力和行为控制方面的症状非常有效。 2. 长期管理: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症状,但并不会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3. 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行为矫正、认知行为训练和家庭支持等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综合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 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多动症症状,但需要长期坚持使用,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

    老师:宋妮区域:沈阳511阅读

  • 毕奇
    吃多动症的药会影响智力吗?

    多动症(ADHD)的药物治疗通常不会直接影响智力。很多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对改善注意力、集中力和行为控制方面的症状非常有效,而且不会损害到患者智力,以下是一些关于药物治疗和智力的相关信息: 1. 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安非他明)是治疗ADHD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活动来改善注意力和行为³. 它们并不会对智力产生负面影响。 2. 智力:ADHD本身不会影响智力水平。许多ADHD患者在智力测试中表现正常或高于平均水平。智力与ADHD的症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3. 个体差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不同。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更清醒和集中,而其他人可能会感到更安静和冷静。这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的剂量。 药物治疗不会损害智力,它能够帮助患者改善ADHD症状。如果您有任何疑虑,可以通过电话或留言咨询我们,我们将和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定制一个适合孩子的ADHD改善方案。 ...

    老师:毕奇区域:成都412阅读

  • 刘齐
    多动症儿童最佳治疗年龄是几岁?

    多动症(ADHD)的治疗最佳年龄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以下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些相关观点: 1.   6岁之前  :治疗效果较好,不会影响小学生活。 2.   6-8岁  :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可能不太明显,进步较慢。 3.   8岁以上  :基本需要依赖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此外,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包括改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 ...

    老师:刘齐区域:长沙488阅读

  • 穆静怡
    多动症吃什么药治疗效果最好?

    治疗多动症(ADHD)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兴奋剂和非兴奋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效果: 1. 兴奋剂类:     哌甲酯(Methylphenidate):已经使用了超过50年,治疗ADHD的效果十分显著。     安非他明(Amphetamine):已经使用了70多年,同样对治疗ADHD非常有效。 2. 非兴奋剂类:     托莫西汀(Atomoxetine):唯一一个FDA批准用于治疗ADHD的非兴奋剂类药物,研究同样显示该药对于治疗ADHD非常有效。 寻找到适合孩子的ADHD治疗药物及剂量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孩子在使用了某种药物治疗之后,发现疗效不够理想的话,那么就需要医生不断调整剂量至达到目标剂量,而如果疗效仍不满意,则需要考虑更换为另一种药物。家长可以通过记录服药日记来帮助医生为孩子找到最合适的药物及其剂量。 ...

    老师:穆静怡区域:重庆488阅读

  • 林观凤
    阿斯伯格和adhd会一起得吗?

    会的,但并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阿斯伯格现在是归类于自闭症谱系(ASD),AS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但是,70%的ASD患者满足至少DSM中一项其他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40%的ASD患者满足DSM两项或者以上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所以有多个诊断,包括同时诊断为ADHD并不罕见。 临床操作中,如果同时满足ASD和ADHD的诊断标准,正确的做法是给两个诊断。虽然两者可以共患,但把ASD患者症状误诊为ADHD,或者错误的加入ADHD诊断的情况也非常多见。这种情况不仅会发生在临床操作,也常常发生在“自我诊断”,比如一些高功能的ASD患者会认为自己同时患有ADHD,但实际情况有时并不是这样。 误诊的原因在于,ADHD的临床表现之一,即“注意力缺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注意力会被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睡眠,焦虑水平,心情,营养,生活习惯,外界环境等等。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的环境里有特别多的分散我们注意力的视觉听觉刺激,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多的对注意力的要求,绝大多数人,在某些时候都会感觉自己处在一个“注意力缺乏”的状态下。对特殊群体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薄弱”一些。 ASD患者,需要用更多认知资源的去理解社交中的语言,暗示,声调表情等;这就好比我们被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周围人说着你半懂不懂的语言,我们会更容易错失一些重要信息,或者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到哪里。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很容易会产生“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但并不是病理上的ADHD。 ADHD的另一个临床表现“多动/冲动”也被定义的非常模糊。DSM和ICD的诊断标准只描述了行为,但相同行为的背后常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比如同样是容易发脾气,ADHD患者是自控能力的问题,而ASD可能是由于主观制定的僵化的,刻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果对患者行为模式没有完整深入的了解,很容易误诊。啰嗦了一点,主要是想说心理和精神疾病诊断是一套复杂的理论和操作,绝不是套DSM或者ICD标准。 ...

    老师:林观凤区域:无锡558阅读

相关文章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注意力不集中是许多孩子都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以下时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编辑:竞思

  • 初中生专注力不集中怎么改善?

    初中生的专注力对于学习和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在学习或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效率。那么初中生专注力不集中怎么改善?以下是一些方法,帮助初中生改善专注力:

    编辑:竞思

  •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自闭症,也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神经发育性疾病。每个患者的症状表现都不尽相同,以下是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的一些方法和早期表现:

    编辑:竞思

  • 注意力不集中的三大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每个人的注意力水平不同,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

    编辑:竞思

  • 专注力训练最有效的十个方法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和成长中非常关键的一种能力,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去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以下是一些能够帮助孩子有效提高专注力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编辑:竞思

竞思脑电生物体验课免费预约





儿童脾气暴躁 童年孤独症 孩子学习障碍该怎么办 做作业拖拉 学习困难的原因 儿童学习困难 如何解决学习困难 小学生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怎么引导 读写障碍症的表现 阅读障碍症的表现有哪些 阅读障碍怎么改善 上课讲话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 小学生多动 孩子好动调皮怎么办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多动症七个表现 孩子坐不住 多动症孩子有哪些表现 做作业不专心 专注力差的原因 上课不专心 学习不认真 上课走神 小孩专注力培养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训练方法 初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注意力不集中缺什么 如何提高注意力 舒尔特注意力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注意力集中时间 记忆力差 孩子上课走神怎么办 感统失调的表现 儿童感统训练 前庭感统失调的表现 前庭觉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什么意思? 感统失调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会自愈吗 感统失调的原因 感统失调测试 感统失调怎么办 艾斯伯格综合症 阿斯伯格症 阿斯伯格症是什么症状 儿童专注力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费用多少 一对一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100个游戏 感统训练机构哪家比较好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孩子挂什么科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的孩子能自愈吗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听觉专注力训练方法 孩子专注力怎么训练 如何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 提高专注力训练方法 专注力不集中怎么改善 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 视觉专注力训练 怎么训练孩子专注力集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脑电波训练专注力有用吗 专注力训练权威机构 找不同专注力训练 天津竞思教育 重庆竞思教育 西安竞思教育 青岛竞思教育 成都竞思教育 北京竞思教育 上海竞思教育 广州竞思教育 武汉竞思教育 沈阳竞思教育 深圳竞思教育 佛山竞思教育 长沙竞思教育 杭州竞思教育 南京竞思教育 东莞竞思教育 宁波竞思教育 苏州竞思教育 无锡竞思教育 社交障碍症 小孩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注意力测试 多动症家庭训练方法 竞思注意力训练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阅读障碍症 读写障碍怎样矫正 自闭症 孩子叛逆怎么办 孩子厌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