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竞思教育,专注儿童注意力训练13年!

  当前位置: 竞思教育 > 文章列表 > 详情

阿斯伯格综合症权威专家:教育得法让阿斯伯格患者成“大师”

发布时间:2018-03-29 null阅读量
【摘要】如果按照五百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中国将有260万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类儿童也常被人们称之为“神童”。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行为古怪而又特别,但大多智力正常甚至超常。

        国内研究阿斯伯格综合症专业邹小兵表示,美国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国大约每500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如果按照五百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中国将有260万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类儿童也常被人们称之为“神童”。

阿斯伯格综合症专业:邹小兵

阿斯伯格综合症专业:邹小兵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进行方法合适的教育,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改变世界的人。

        早在1944年,维也纳小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较早提出这种特殊儿童的行为特质,并将其命名为“自闭式的精神异常”,1981年,美国的罗娜·吴引为了纪念汉斯·阿斯伯格,便将具有这类特质的症状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症”。

        当人们用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去对照前人时,突然发现牛顿、爱因斯坦、安徒生、贝多芬、莫扎特、凡·高、达尔文等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物,都可能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甚至有国外的研究人员认为,二战时引发世界大战的德国元首希特勒也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

        “这些重大发现引起了美国、欧洲各国的高度重视。如在2009年美国遭受巨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总统奥巴马颁布的20项社会救助措施中,就包含了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研究进行拨款,足见其重视程度。在内地,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对阿斯伯格综合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这方面的科研论文也不足百篇,但这些孩子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邹小兵说。

        阿斯伯格不是精神病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大约每500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其实,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

        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但需要指出的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与自闭症的孩子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他们虽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特质的孩子拥有超人的智商,同样也有明显的社交缺陷,属自闭症的高端形式。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设立以来,对患儿们的病状逐一进行了搜集,并录入数据库。

        “现在我这里有接近两万名孩子的资料,他们中1万多人是自闭症患者,其中有近1000名孩子被确诊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邹小兵说,与其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病,倒不如说这类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大脑。

        虽然他们的行为是有些怪,但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

        如果教育得法,一些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成为大师,如爱因斯坦、牛顿、米开朗琪罗、约翰-纳什以及比尔-盖茨等可能就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人。

        阿斯伯格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去评价,邹小兵根据这十年来的研究发现,“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后天会影响他的发展轨迹,但目前并不知道怎么预防,而且对于阿斯伯格综合症也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去评价。”

        邹小兵毫不夸张地说,“19世纪是牛顿创造的,20世纪是爱因斯坦创造的,21世纪是比尔·盖茨创造的,尽管比尔·盖茨不承认自己患阿斯伯格综合症。”

        那么,下一个世纪呢?

        “由于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认识不够,很多家庭深受其苦!”邹小兵感慨颇深,他看到了太多的家庭悲剧。因为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就更加难于适应社会和学校。

        家长和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

        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可能对其它孩子造成防碍,使得老师们不能不考虑“其它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老师人手缺乏,使得我们对这些孩子开展所谓“个体化的教育”,面临家长和老师们使用的手段,也是捉襟见肘等诸多原因,使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不能、也不可能发挥他们较大的潜在能量。

        对阿斯伯格教育必须遵循三项原则

        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容忍是教育的保障。

        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儿他们天生的一个特别大脑,带着明显的问题行为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天生禀赋,我们也许注意到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也请关注孩子的天生禀赋,这是我们理解孩子的较先步。

        第二步就是要学会容忍孩子的问题行为,必须杜绝用打骂、罚抄作业的方法来教育,防止对孩子造成更大伤害,如回避、焦虑、抑郁、攻击等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行为的纠正要循序渐进,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家长和老师应给予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更多的“选择权”、或更多一点商量的口吻可以明显缓解孩子的情绪紊乱;必要时的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兴奋、暴躁的症状; 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要及时。

        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别能力的,如果将孩子的特别能力转变转化到更加广泛的学科和领域中去,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上都可以获益。

        帮助这些特别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天生禀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在线咨询

打开微信扫一扫
加入竞思注意力培养交流群

  • 免费注意力水平测试
  • 量身定制的注意力训练方案
  • 更多关于提升注意力的信息

相关回答

  • 聂方
    自闭症儿童最有效最快的治愈方法是什么?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然而,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康复训练。以下是一些帮助改善自闭症儿童症状的方法: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ABA):ABA基于科学原理,通过建立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不适应行为,并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 2、言语和语言治疗: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包括使用图像和助听器等辅助工具,以及通过语言模型和社交技巧的训练来提高交流能力。 除了以上两个方法之外,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来帮助改善孩子的症状,例如与伙伴合作玩游戏、目光接触训练、呼名应答训练、亲子身体接触和社会交往训练等。虽然自闭症无法完全根治,但早期干预和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

    老师:聂方区域:重庆518阅读

  • 李冬梅
    自闭症长大后会怎样?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孩子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虽然每个孩子的经历都不同,但根据研究和临床观察,目前总结出以下一些关于自闭症患者成年后的情况: 1、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一些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可以与人正常交往,但在社交过程中,旁人或是患者自身,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些异样。这些患者通常需要一定的支持,但可以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取得成功。 2、基本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另一部分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基本能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仍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这可能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 3、有保护或帮助的简单工作:一些患者可以在有照看的前提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但需要明确的保护或帮助。这可能涉及到就业培训、适应性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 4、居家生活自理,但没有外出工作能力:部分自闭症患者可以在家中自理,但没有外出工作的能力。他们需要看护,外出活动也需要有人陪伴。 ...

    老师:李冬梅区域:上海364阅读

  • 达美志
    抽多动症会自己好吗?

    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出现多种不自主的运动和声音抽动。这些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可能包括眨眼、咧嘴、耸肩、摆动手臂等,而不自主的声音抽动可能包括喉咙清嗓、咳嗽、吸气等¹、抽动症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但也可以在成年时期发生。抽动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从轻微的不自主动作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都有可能。 1、抽动症能自愈吗?    抽动症有自愈的倾向,但自愈率极低,只有约5%左右的患者会自然缓解。    对于症状较轻微的患者,抽动可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后自行减退或消失。但仍需注意,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再次复发。    对于症状已经持续超过1年以上,出现多个部位的抽动且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很难自愈,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加以控制。 2、抽动症长大会好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部分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减少抽动的情况,也会找一些技巧来避免抽动的问题。    然而,大部分孩子的抽动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研究表明,抽动障碍的症状可以随着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到成年期时半数患者可完全缓解,30-50%症状减轻,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无影响,但仍有5%-10%的患者症状迁延不愈。 3、共患病也要重视    抽动症患者常伴有各种共患病,如多动症、强迫障碍、学习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等。这些共患病对儿童的损害往往比抽动症本身严重得多。    评估和发现抽动症的共患病同样重要,不仅要看到表面上的抽动症症状,还要关注深层被隐藏起来的心理抽动症以及并发症。 因此抽动症不是会自愈的疾病,而及早干预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老师:达美志区域:上海520阅读

  • 蔡丽全
    抽多动症是被父母凶多了吗?

    抽多动症并不是由于父母凶多了所造成的。实际上,临床上并没有“抽多动症”这个疾病名称。不过,你可能指的是抽动秽语综合征(也称为抽动症)或多动症。这两者都是神经发育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无直接关联。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1、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症):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运动(抽动)和出现不适当或冒犯性的言语(秽语)。其发病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和脑部结构异常。 2、多动症: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症状的严重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通常不是直接导致多动症的原因,但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加剧症状。 家长应该耐心陪伴孩子,避免对其发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综合检查评估和规范的医学治疗对于处理这些疾病非常重要。 ...

    老师:蔡丽全区域:重庆248阅读

  • 李冬梅
    自闭症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得的?

    自闭症是一种因脑部功能异常导致身心发展障碍的疾病,学名又叫孤独症。通常来说自闭症儿童大多都是因为先天因素导致的,以下是会导致孩子自闭症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变异是自闭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100多个基因。同卵双胞胎中,一个患病,另一个患病几率高达50%-90%。 环境因素:孕期和生产期间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用药、感染病毒、难产等,也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自患病风险。 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治愈自闭症,但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科学的干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融入社会,提高语言、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

    老师:李冬梅区域:上海296阅读

相关文章

  • 多动症是现代病?百年认知史藏着答案

    “多动症是电子产品催生的现代病?” 其实早在 1902 年,英国医生乔治・斯蒂尔就首次描述了 “冲动好动、注意力涣散” 的儿童症状,当时被称为 “道德控制缺陷”。20 世纪 70 年代,医学才确认其神经发育本质,2013 年 DSM-5 正式将其命名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不同年代的应对方式折射认知进步:20 世纪 50 年代依赖镇静剂,80 年代转向行为矫正,如今已形成 “药物 + 训练 + 家庭干预” 的综合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文献中 “顽童难驯” 的记载,可能就是未被识别的多动症案例 —— 它从未消失,只是被更科学地认知。​ 3-6 岁是症状显现关键期,家长别忽视 “早期信号”:频繁撕毁绘本、难以等待轮流、指令执行拖沓,这些都可能是专注力不集中的雏形,早干预比晚补救更省力。

    编辑:竞思

  • 多动症孩子难社交?专注力是社交 “通行证”

    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影响学习,还会悄悄破坏孩子的社交。好动、插话、听不全指令等表现,容易让同伴觉得 “难相处”:游戏中频繁走神会被排斥,聊天时打断他人会引发矛盾,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自卑、孤僻。​

    编辑:竞思

  • 成年后多动症会自愈?专注力问题的长期影响

    成年多动症的核心困扰:因长期受挫产生的自卑心理,因自我管理能力弱导致的焦虑,甚至可能出现逃避工作、依赖物质等极端表现。​

    编辑:竞思

  • 限制越好动?反向训练激活专注力?

    “不许跑!”“坐好别动!” 过度限制反而会加剧孩子的好动。神经科学显示,多动症儿童的大脑需要适度运动释放能量,压抑会导致反弹式多动。​

    编辑:竞思

  • 校园里的专注力保卫战:老师这样帮孩子坐得住

    课堂是专注力培养的重要场景,老师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效果。针对好动孩子,可采用 “分层任务法”:将作业拆成 5 分钟小目标,完成后给予即时反馈

    编辑:竞思

竞思脑电生物体验课免费预约





儿童脾气暴躁 童年孤独症 孩子学习障碍该怎么办 做作业拖拉 学习困难的原因 儿童学习困难 如何解决学习困难 小学生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怎么引导 读写障碍症的表现 阅读障碍症的表现有哪些 阅读障碍怎么改善 上课讲话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 小学生多动 孩子好动调皮怎么办 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 多动症七个表现 孩子坐不住 多动症孩子有哪些表现 做作业不专心 专注力差的原因 上课不专心 学习不认真 上课走神 小孩专注力培养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训练方法 初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注意力不集中缺什么 如何提高注意力 舒尔特注意力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注意力集中时间 记忆力差 孩子上课走神怎么办 感统失调的表现 儿童感统训练 前庭感统失调的表现 前庭觉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什么意思? 感统失调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会自愈吗 感统失调的原因 感统失调测试 感统失调怎么办 艾斯伯格综合症 阿斯伯格症 阿斯伯格症是什么症状 儿童专注力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费用多少 一对一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100个游戏 感统训练机构哪家比较好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多动症的孩子挂什么科 多动症自测40题 多动症的孩子能自愈吗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听觉专注力训练方法 孩子专注力怎么训练 如何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 提高专注力训练方法 专注力不集中怎么改善 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 视觉专注力训练 怎么训练孩子专注力集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脑电波训练专注力有用吗 专注力训练权威机构 找不同专注力训练 天津竞思教育 重庆竞思教育 西安竞思教育 青岛竞思教育 成都竞思教育 北京竞思教育 上海竞思教育 广州竞思教育 武汉竞思教育 沈阳竞思教育 深圳竞思教育 佛山竞思教育 长沙竞思教育 杭州竞思教育 南京竞思教育 东莞竞思教育 宁波竞思教育 苏州竞思教育 无锡竞思教育 社交障碍症 小孩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注意力测试 多动症家庭训练方法 竞思注意力训练 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阅读障碍症 读写障碍怎样矫正 自闭症 孩子叛逆怎么办 孩子厌学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