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AS的治疗,竞思注意力专业李建英摇摇头:“没有一个特殊的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所以主要还是对孩子的核心缺陷进行矫正干预训练。训练主要是社交方面的。比如用社交游戏、角色扮演去训练,适当时候会辅助一些药物。”
不过,AS案例情况也有轻重之别,“一些病情较轻的孩子,社交能力会改善,但比较严重的孩子,社交改善变化不大。比如一些病情较轻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社交对自己很重要,就会慢慢去改变。而严重的孩子,总是自顾自说,不顾别人的感受。”
而是否能在孕期对AS进行排查?从她的研究来看,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实现。

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
她解释:“AS孩子的大脑结构与正常人没有太大差别,只是脑神经的功能可能有差别,并没有办法在孕期被发现。”
对于李建英来说,现在思虑较多的是如何让这些孩子融入社会,并发挥他们的潜能来改变社会。
她主张:“对一些程度比较轻的AS孩子,还是进行融合教育,希望能进入主流社会。” 她说自己追踪时间较长的这一案例,“虽然在大学攻读的是自己喜爱的数学专业,但学校不可能为他来量身定做特别的课程,所以他的数学天赋没有被释放出来。”
李建英说,这已经算不错的了。她还曾经接手一个案例,“一个孩子画画非常好,但其他都很差,孩子妈妈问在国内能不能上大学?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她,现在国内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招生渠道。”
为此,李建英研究团队的负责人邹小兵几年前曾经提出一个“超前构想”:在十年间,在被诊断为AS的1000名儿童中筛选出100名具有明确特殊能力或天赋的孩子,不经过传统高考进入大学学习,采用灵活的学制和灵活的课程,保障他们自身兴趣和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较终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一直被搁浅。
打开微信扫一扫
加入竞思注意力培养交流群
聂方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然而,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是康复训练。以下是一些帮助改善自闭症儿童症状的方法: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ABA):ABA基于科学原理,通过建立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不适应行为,并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 2、言语和语言治疗: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包括使用图像和助听器等辅助工具,以及通过语言模型和社交技巧的训练来提高交流能力。 除了以上两个方法之外,家长还可以采取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来帮助改善孩子的症状,例如与伙伴合作玩游戏、目光接触训练、呼名应答训练、亲子身体接触和社会交往训练等。虽然自闭症无法完全根治,但早期干预和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
老师:聂方区域:重庆518阅读
李冬梅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孩子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虽然每个孩子的经历都不同,但根据研究和临床观察,目前总结出以下一些关于自闭症患者成年后的情况: 1、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一些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他们可以与人正常交往,但在社交过程中,旁人或是患者自身,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些异样。这些患者通常需要一定的支持,但可以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取得成功。 2、基本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另一部分自闭症患者在成年后基本能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仍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这可能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 3、有保护或帮助的简单工作:一些患者可以在有照看的前提下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但需要明确的保护或帮助。这可能涉及到就业培训、适应性工作环境和社会支持。 4、居家生活自理,但没有外出工作能力:部分自闭症患者可以在家中自理,但没有外出工作的能力。他们需要看护,外出活动也需要有人陪伴。 ...
老师:李冬梅区域:上海364阅读
达美志
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出现多种不自主的运动和声音抽动。这些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可能包括眨眼、咧嘴、耸肩、摆动手臂等,而不自主的声音抽动可能包括喉咙清嗓、咳嗽、吸气等¹、抽动症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但也可以在成年时期发生。抽动症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从轻微的不自主动作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都有可能。 1、抽动症能自愈吗? 抽动症有自愈的倾向,但自愈率极低,只有约5%左右的患者会自然缓解。 对于症状较轻微的患者,抽动可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后自行减退或消失。但仍需注意,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再次复发。 对于症状已经持续超过1年以上,出现多个部位的抽动且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很难自愈,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加以控制。 2、抽动症长大会好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部分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减少抽动的情况,也会找一些技巧来避免抽动的问题。 然而,大部分孩子的抽动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研究表明,抽动障碍的症状可以随着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到成年期时半数患者可完全缓解,30-50%症状减轻,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无影响,但仍有5%-10%的患者症状迁延不愈。 3、共患病也要重视 抽动症患者常伴有各种共患病,如多动症、强迫障碍、学习障碍、情绪或行为问题等。这些共患病对儿童的损害往往比抽动症本身严重得多。 评估和发现抽动症的共患病同样重要,不仅要看到表面上的抽动症症状,还要关注深层被隐藏起来的心理抽动症以及并发症。 因此抽动症不是会自愈的疾病,而及早干预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老师:达美志区域:上海520阅读
蔡丽全
抽多动症并不是由于父母凶多了所造成的。实际上,临床上并没有“抽多动症”这个疾病名称。不过,你可能指的是抽动秽语综合征(也称为抽动症)或多动症。这两者都是神经发育障碍,与家庭教养方式无直接关联。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1、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症):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运动(抽动)和出现不适当或冒犯性的言语(秽语)。其发病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和脑部结构异常。 2、多动症: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症状的严重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通常不是直接导致多动症的原因,但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加剧症状。 家长应该耐心陪伴孩子,避免对其发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综合检查评估和规范的医学治疗对于处理这些疾病非常重要。 ...
老师:蔡丽全区域:重庆248阅读
李冬梅
自闭症是一种因脑部功能异常导致身心发展障碍的疾病,学名又叫孤独症。通常来说自闭症儿童大多都是因为先天因素导致的,以下是会导致孩子自闭症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变异是自闭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100多个基因。同卵双胞胎中,一个患病,另一个患病几率高达50%-90%。 环境因素:孕期和生产期间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用药、感染病毒、难产等,也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增加自患病风险。 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治愈自闭症,但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科学的干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融入社会,提高语言、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
老师:李冬梅区域:上海296阅读
多动症是现代病?百年认知史藏着答案
“多动症是电子产品催生的现代病?” 其实早在 1902 年,英国医生乔治・斯蒂尔就首次描述了 “冲动好动、注意力涣散” 的儿童症状,当时被称为 “道德控制缺陷”。20 世纪 70 年代,医学才确认其神经发育本质,2013 年 DSM-5 正式将其命名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不同年代的应对方式折射认知进步:20 世纪 50 年代依赖镇静剂,80 年代转向行为矫正,如今已形成 “药物 + 训练 + 家庭干预” 的综合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文献中 “顽童难驯” 的记载,可能就是未被识别的多动症案例 —— 它从未消失,只是被更科学地认知。 3-6 岁是症状显现关键期,家长别忽视 “早期信号”:频繁撕毁绘本、难以等待轮流、指令执行拖沓,这些都可能是专注力不集中的雏形,早干预比晚补救更省力。
编辑:竞思
多动症孩子难社交?专注力是社交 “通行证”
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影响学习,还会悄悄破坏孩子的社交。好动、插话、听不全指令等表现,容易让同伴觉得 “难相处”:游戏中频繁走神会被排斥,聊天时打断他人会引发矛盾,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自卑、孤僻。
编辑:竞思
成年后多动症会自愈?专注力问题的长期影响
成年多动症的核心困扰:因长期受挫产生的自卑心理,因自我管理能力弱导致的焦虑,甚至可能出现逃避工作、依赖物质等极端表现。
编辑:竞思
限制越好动?反向训练激活专注力?
“不许跑!”“坐好别动!” 过度限制反而会加剧孩子的好动。神经科学显示,多动症儿童的大脑需要适度运动释放能量,压抑会导致反弹式多动。
编辑:竞思
校园里的专注力保卫战:老师这样帮孩子坐得住
课堂是专注力培养的重要场景,老师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效果。针对好动孩子,可采用 “分层任务法”:将作业拆成 5 分钟小目标,完成后给予即时反馈
编辑:竞思